近年來,受到知識爆發、分類細密及醫療環境多變的影響,在醫學教育領域,「以問題為基礎之學習」(problem-based learning, PBL)受到極大的重視。PBL以學習者為中心,由學習者自問題中發現並設定應該學習的目標,然後進行主動學習,以求達到問題的解決與了解,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培養學習者自我學習的能力,成為終生學習者,能夠應付日新月異的醫學發展。 PBL最重要的特色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中心,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,在教學過程中,教師的角色是誘導學生討論、促進小組功能、給予回饋評估。PBL的成功與否,小組指導教師扮演重要的角色。 台灣大學醫學院自1992年起開始推動教育改革,於1994年實施新課程及PBL小組討論教學,藉此訓練學生收集、分析、綜合資料能力及邏輯思考能力。梁繼權教授在台大醫學院開始辦理PBL之初,即擔任小組教學指導老師,非常受到學生的歡迎。梁教授在營造學習情境,提供學習資源,發展學習策略,評估學習成效等方面,表現非常傑出。 對於PBL教師而言,要養成帶領小組討論的能力,是需要經過訓練的。台大醫學院實施新課程之後,梁教授曾經多次規劃、主持PBL教師研習營,在培育PBL相關師資方面,做了很大的貢獻,令人敬佩。